固态电池成行业风口产业资本探索突围之路
技术的蕞新进展、问题与挑战、未来发展趋势等热点线日,由百人会、苏州市新时代工商管理企业家联合会产业生态圈企业家峰会”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
产业链专家及相关企业代表分享了观点。上海证券报记者获悉,全固态被普遍看好,但产业链有待成熟,行业普遍采用分“两步走”的方案,即先发展半固态电池,在半固态体系内解决工艺、成本、产业链等问题,以降低未来实现全固态电池的风险。
从全球竞争格局来看,国际主流车企和电池厂商都在积极投入固态电池研发,其中我国参与企业蕞多,包括传统电池企业、初创电池企业、整车企业等。据电池网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内十余家固态电池制造领域相关企业已获得近50轮融资。
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于清教介绍,从产业链来看,国内主流企业已相继加入固态电池体系的研发过程中。目前,上汽集团、广汽集团、长安汽车、宁德时代、国轩高科、蜂巢能源等多家车企及电池企业已先后宣布全固态电池量产计划。
于清教表示,当前,全固态电池存在离子电导率低等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但作为未来能源革命重要的支撑技术之一,固态电池在汽车、储能、低空经济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中南大学教授唐有根称,相较于传统的液态电池,固态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受到行业专家和学者密切关注。但当下,相关技术还在发展中,仍存在成本相对较高等缺点,从而使其商业化难以在短期实现。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成本非常高,至少目前的成本每公斤是2万元,这个价格作为动力电池是不能接受的。即便一些原材料的开发成本未来降到5000元/公斤,仍然非常高。除此以外,膜制备、电芯制造、系统设计、回收利用等方面亦存在较大挑战。”蜂巢能源前沿技术研发总经理苗力孝分析称。
持相同看法的还有合源锂创董事长刘敏。其认为,产业链上还存在着不健全的情况。比如,固态电解质材料的量产,包括核心材料凝胶剂的量产,这些都处在小批量阶段,上游产业链尚未构建完善。
在此情况下,行业优先发展半固态电池。“蜂巢能源半固态电池定位350Wh/kg,全固态定位400Wh/kg以上,主要覆盖800公里及1000公里以上高端车型。”苗力孝表示,公司半固态电池将在2024年完成产品定型,全固态电池产业链未完善,预估将在2030年后实现装车。
卫蓝研发总监徐航宇也认为,混合固液(半固态)电池会率先实现量产,全固态电池商业化将晚于混合固液,混合固液电池大多聚焦氧化物和聚合物,全固态电池路线仍然存在分歧,固态电池将从差异化竞争开始,逐步扩大应用范围。
清陶能源联合创始人李峥称,全固态电池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从整个产业链来说,由于全固态电池体系对于现在的液态电池体系来说具有颠覆性,即使解决了材料问题,但如果工艺装备领域的自动化没跟上,固态电池也很难实现产业化。
新技术带来新挑战,产业链也在积极“出招”应对。
利元亨作为锂电整线智能制造的头部企业,研究院院长杜义贤针对硫化物全固态制造工艺流程多个行业痛点进行深入剖析,给出了的针对性解决方案,并表示利元亨固态电池实验室可以提供上述关键工艺测试。近期,利元亨美国首个固态电池前段设备顺利出机。
为固态电池带来解决方案的还有诺德股份,该公司研究院院长丁瑜表示,由于不同的技术路线呈现不同的性能特点,固态电解质的不完美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固态电池发展。为此,开发了一批适用于固态电池的集流体产品,其中包括多孔铜箔集流体、极薄双功能铜箔集流体、双面毛铜箔集流体、高耐腐蚀性合金铜箔集流体及泡沫铜箔集流体。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张涛表示,早在2022年,其与上海洗霸成立上海科源固能新能源以专注于固态电解质材料的产业化生产,同时成立了联合实验室。目前,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张涛研究员团队已合作建成了10吨级标准工业化产线,同时正在扩大固态电解质粉体的生产,向50吨及百吨级扩产。
版权声明:本文由宁德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