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东侨开发区“和润”教育引领特色办学之路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宁德东侨开发区 “和润”教育引领特色办学之路
近年来,福建省宁德市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严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鼓励辖区学校落实落细教育改革项目,扎实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该区华侨小学提出“和润教育”办学理念,通过树立大融合的思想理念、构建“蜂巢型”六角联动实践模式、确立“一点四抓手”课堂教学体系等举措,致力实现“行和润教育、成教育之美”的办学追求,切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祖国“花朵”。
树立大融合思想,架构“和润”体系。探索融通的课堂教学、融合的课程设置、融汇的校本作业、融洽的学研共同体、融会的家校共育,从课堂教学、师生关系、教学资源、方法技巧等方面融个人之所能、融团队之所和、融学科之所长、融他校之所强,着力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和润”教育办学体系“七件套”。一是办学精神:温润而泽,和合与共;二是育人目标:和润生命,美泽人生;三是办学定位:和衷共济,润己达人;四是校训:和而不同,润行致远;五是校风:守正出新,和融向上;六是教风:和悦包容,执着向前;七是学风:乐学善思,滴水穿石。
构建蜂巢联动实践模式,提增教改质效。华侨小学受启发于蜂巢六角等大、六边等长、六方等重的精巧造型,构建协商、共治、协调、互动的“蜂巢型”六角联动实践模式,即打造“和美”环境、推行“和悦”管理、创新“和融”课程、营造“和真”课堂、落实“和正”评价、加强“和乐”协同。通过整合区域功能,构建“一点两线三面”和润教育立体治理模式,进一步满足学生需求,搭建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舞台,着力彰显学校治理的人文性、自主性、创新性。一点:“党建+”135工程(“1”是指立德树人和融为先,推行“党建+”系列教育活动;“3”是指落实三项培养,即把普通教师发展为党员教师,把党员教师培养成双优教师,把双优教师培养成学校管理人才;“5”是指坚持“五育强校”,即以德治校、学习强校、强体健校、和润美校、以劳兴校);两线:落实落细常规管理,积极探索管理创新;三面:自我成长—小组协作—团队共进。
确立“一点四抓手”教学体系,强化课堂教学。华侨小学坚持以培养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点,以“统整学习内容”“构建教学模式”“开发学习工具”“完善学习评价”四方面为抓手,形成融会贯通的课堂教学体系。一是统整学习内容。加强学科与学科、学段之间关联内容的统整和跨学科的实践学习,创新三级和融多元课程体系,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生本化、班本课程个性化,开展项目化学习、四点半特色课程等探索研究,学习内容纵有进阶、横有融通。二是构建教学模式。关注学生主体地位,构建“三段式”教学模式,即课前预学、课******学、课后拓学,挖掘生活中与课堂相关联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促发学生学习真正取得成效。三是开发学习工具。构建“和润”作业体系,进行系统管理,推动基础作业三步骤“预—辅—提”与“三段式”教学模式相匹配,并采用三级评价,开发校本作业和教材,跨学科融合作业,融合本校资源优势,为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保障。四是完善评价体系。健全完善基于教师教学“6+3+N”评价体系,形成一脉相承的“6+3+N”学生评价体系,设计《足迹》学生发展评价手册,从学科的核心要素出发制定四个评价等级,变革课堂学习评价,既有综合素养测评,又有学科单项素质测评,重视过程性评价、结果评价,同时凸显综合评价、增值评价。
“和润”触发多元生长,促成教育多维成效。学生层面:近年来,学生参加征文、诵读、诗词、汉听等比赛,获得全国奖3项、省级奖10项、市级奖10项、区级荣誉11项,获奖人数达上千人次。教师层面:教师们大胆创新,积极实践,成果丰硕,获国家、省、市、区级教学奖300多人次,涌现出省学科带头人2人、市名校长1人、市名师2人、市学科带头人(含培养对象)及市骨干11人;省、市、区级课题结题41项,正在研究推进课题26项。学校层面:先后获得“全国百强特色校”“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心理教育示范学校”“省级义务教育教改基地校”“福建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福建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省级文明校园”等多项国家、省、市级集体荣誉,同时牵头承担多场教育共同体教学研讨活动,给教师创造学习机会,推动区域教研联盟和校际学习交流。 (福建省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办公室供稿)
来源:2023年5月17日《中国改革报》04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宁德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