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新闻 > 正文内容

宁德蕉城:拓宽特色增收路

admin7个月前 (09-28)产业新闻19

  宁古线高山猕猴桃标准化种植基地、霍童溪流域优质新品种柑橘核心区、三都沿海晚熟荔枝种植以及香菇、姫松茸、灵芝和黑皮鸡枞……如今,特色产业基地在蕉城区的各乡村遍地开花,为农民打开了增收新渠道。

  蕉城区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来抓,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一村一品”,通过科技示范、加大培训、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合作社带动等方式,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扶持各村因地制宜培育高优特色农业。2022年全区农林牧渔产值100.5亿元,比增2.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39元,比增8.5%。

  春风拂大地,农时催人忙。行走在蕉城区的乡村,大马力农机深松土地,村民在田间忙碌劳作,农技人员现场开展指导……到处都是一派繁忙的劳动景象,勾勒出一幅幅“人勤春来早”的绚丽春耕图。

  “现在鼓励农民种粮的优惠措施多,购置大型耕种机,政府还给补贴,去年我还被评为全区先进种粮大户。”近日,正在指导工人翻耕农田的蕉城区欣然农业公司负责人林张宝高兴地说。

  林张宝在田间。蕉城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2022年,林张宝种植了200多亩的优质单季稻,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产出的稻米品质上乘,米粒饱满,平均年产量达到20万斤,收入约40万元。

  “去年甘薯的产量高,每亩产量达到2500公斤。”种粮大户余延滨说,他去年种甘薯80亩,按认购价每公斤5元计算,甘薯产值达80多万元。在“科特派”的引领下,余延滨在规模化生产粮食、蔬菜的同时,更注重农产品的质量、品牌和销路。

  在九都镇云气村,67岁的党员种植大户吴小敏在村里承包了300多亩土地,用于种植水稻、马铃薯、花生等农作物。吴小敏原是云气村党支部书记,卸去村支书一职后,他成立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吸引12户种植大户加入,以“大户带动小户”的方式流转抛荒田地,扎根田野、带头种粮。

  2022年初,蕉城区委、区政府出台了《防止耕地“非粮化”加强粮食生产暨粮食安全蕉城行动实施方案》,通过开展主题为“躬耕蕉城一方田、心泊宁川山水间”的蕉城良田认领活动,将全区党员、干部、大户动员起来,吹响党建引领“粮食安全蕉城行动”的号角。在金涵等9个乡镇,成立14个“农耕保姆站”,从技术、机具、资金等方面,集中为种粮大户规模化生产提供“保姆式”服务。

  2022年,蕉城区撂荒地认领面积1766.6亩。蕉城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2022年,蕉城区撂荒地认领面积1766.6亩,均种上了水稻、马铃薯、玉米、毛豆等粮食作物,参与单位213个、投入资金三百余万元。成立或依托现有43家合作社、联合社,整合农村抛荒耕地,实现集中流转土地2600余亩;300个社会组织、非公单位、家庭积极与乡镇签订协议,体验农耕文化、耕种乐趣,认筹金额达15万元……这一串沉甸甸的数字是端稳“粮食饭碗”的保障,是守好“米袋子”的成果体现,也是“治荒稳粮”的“蕉城答卷”。2022年全区粮食生产面积7.95万亩,产量27170吨,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引领、夯实基础,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2月8日,在蕉城虎贝镇下楼村的宁德市湖蓝家庭农场,农场负责人李枝英正在为猕猴桃修枝。“去年,猕猴桃每公斤均价在40元。”李枝英说,今年猕猴桃进入盛产期,预计亩产将达到1000公斤,亩产可达4万元。采用“公司+基地+家庭农场(农户)”模式,大力推广种植新品种猕猴桃,截至目前,蕉城区已种植高山晚熟猕猴桃2040亩,高山高优千亩晚熟猕猴桃种植基地已初具雏形。

  李枝英展示农场中的猕猴桃。蕉城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数量上与日俱增,质量上坚守初心,蕉城始终把安全优质农产品公用品牌作为不懈的品质追求,坚持引导农业生产主体申报“三品一标”。

  日前,在蕉城区赤溪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大棚内,满园瓜果飘香,色泽鲜艳的草莓等随处可见,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要大快朵颐。

  自2013年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落地以来,赤溪镇积极采取一园多区的发展模式,主要建设以新设施生产、新技术运用、新品种种植兼美丽乡村农业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高优农业示范园,形成“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新优果蔬1800亩,建设各类设施大棚1200亩,并辐射带动雁乐平原及周边8个行政村万亩开发。

  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蕉城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围绕良好资源禀赋和优越的生态环境,蕉城区历来坚持“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近年来,在继续加大力度培育“天山绿茶”“宁德大黄鱼”“晚熟龙眼”等区域公用品牌的同时,着力挖掘培育云淡海蛎、赤溪花生、九都枇杷、七都寸金鱼、畲家乌米饭等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公用品牌集群,稳步推进蕉城涉农公用品牌数量的提升,促进水产、茶叶、果蔬、畜禽等特色产业做强做优,促进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

  “通过实施品牌化战略,全区共有73家企业302个产品通过‘三品一标’认证,2017年-2021年有效增量连续5年获得全省前三名,2022年再获全省第二名,为产业价值链的提升提供了保障。”蕉城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刘晓东说。

  漫步在宁德市蕉城区八都镇溪池村的农业观光栈道之上,枇杷、柑橘、芙蓉李等各色农作物错落有致,令人目不暇接;日本晚樱和茶花遍布村中道路,房前屋后种满黄花菜,走进溪池,宛如走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山水田园画卷。

  溪池村果园中种植着柑橘类水果600多亩。蕉城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为了持续发展特色水果种植产业,丰富“农旅”内容,溪池村依托长乡源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先后投入120余万元升级改造果园配套基础设施,种植“爱媛28”脐橙、夏橙、红肉蜜柚、桔柚等柑橘类水果600多亩,年产量900多吨,年综合产值达400多万元。

  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客流,农旅融合让产业链延伸,农家乐、观光游、手工艺品等农旅产品不断多样化,带动村民人均经济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提高。农旅融合之路让农民尝到了甜头,如今蕉城区乡村正按照规划有序推进乡村振兴项目,围绕打造农业观光、乡村旅游等景观建设,提升村居村貌,让农旅融合的乡村振兴路越走越宽。

  农旅融合让生态宜居的乡村有了“颜值”更有了价值。蕉城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农旅融合让生态宜居的乡村有了“颜值”更有了价值。近年来,蕉城区大力度推进农业与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支持乡镇申报国家级农业开发田园综合体建设,培育休闲农业、定制农业等新业态,促进一产“接二连三”融合发展,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2023年,我区将大力实施水果产业高品质提升工程,完成猕猴桃、柑橘、晚熟荔枝等特色水果品质提升。通过引进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建设一批农业‘小微园’,来撬动农产品初加工,鼓励农产品精深加工,继续走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的路子,创新助农销售平台,让蕉城的优质农产品销得出、卖得好,实现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刘晓东说。(李加进)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宁德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游”回餐桌的这条鱼不简单——福建宁德大黄鱼产业发展调查

“游”回餐桌的这条鱼不简单——福建宁德大黄鱼产业发展调查

  “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宁德山海相连,拥有辽阔的海域滩涂,耕海牧渔、碧海掘金是宁德发展经济的重要抓手。上世纪70年代大黄鱼曾一度濒危,如今,宁德市已将其发展成为中国养殖规模...

“绿色宁德”的产业加减法

“绿色宁德”的产业加减法

  作为全省重要增长极,宁德持续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5月13日,我市拉开以“绿色转型节能攻坚”为主题的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序幕,向市民展示了“绿色宁德”的产业加减法。...

人民日报头版聚焦宁德做大做强锂电新能源产业

人民日报头版聚焦宁德做大做强锂电新能源产业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人民日报头版聚焦宁德做大做强锂电新能源产业...

前瞻产业研究院

前瞻产业研究院

  宁德市福安市大成路与太平洋路交叉口西50米   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双岳工业园   温州大道与忠和路交叉口东北140米   宁德...

向海图兴逐浪前行

向海图兴逐浪前行

  宁德海岸线曲折,优良港湾众多,大陆海岸线万平方公里,均占福建省的三分之一,海洋资源丰富,具备发展海洋经济的良好基础和巨大潜力。   如何把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

大黄鱼产业园A-01-13地块用地性质调整论证及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

大黄鱼产业园A-01-13地块用地性质调整论证及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

  健全大黄鱼产业园全产业链建设,更加高效地利用物流仓储配套设施,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蕉城区拟采用建设集中式物流仓储中心的模式,产业园内拟建设一处集中式冷链物流中心,因此现需要将大黄鱼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