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未来15年发展蓝图——宁德市国土空间规划公示透露今后的发展机遇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重磅!未来15年发展蓝图——宁德市国土空间规划公示,透露今后的发展机遇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整体谋划新时代宁德市发展新格局,按照国家和省里的工作部署要求,宁德市已完成《宁德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现已形成《规划》草案。
《规划》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精神,坚持生态优先、高质量发展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焦资源环境紧约束、国家区域战略以及空间治理体系变化带来的机遇挑战,立足宁德资源禀赋,深入解读宁德篇章精神内涵,紧密围绕我市“一二三”发展战略和市委“五个城”建设目标,统筹陆海空间,强化湾区协作和能级提升,以新能源产业为核心构建绿色循环产业体系,探索林业和海洋碳汇、水权和碳排放交易等自然资源转化增值路径,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
宁德西邻南平、东望台湾,南连福州、北接浙江;地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台湾省三大经济区的核心区位。
宁德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融“山、海、川、岛、湖、林、洞”资源于一体。拥有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A级景区(包含2个5A级景区);大陆岸线;是福建省海岛蕞多的市,坐拥海岛643个、无居民海岛606个;同时还拥有全国少有的50万吨级的深水岸线。
自撤地设市以来,宁德人民发扬“滴水穿石,人一我十,力求先行” 的“闽东精神”集聚合力、赶超跨越,完成了由“沿海经济断裂带”到“沿海经济增长极”的蜕变!
此次规划期限为2020-2035年;近期至2025年,远期至203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市域6县:霞浦县、柘荣县、寿宁县、周宁县、屏南县、古田县;
三调国土面积:1.34万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所辖蕉城区(蕉南街道、蕉北街道、七都镇、八都镇、九都镇、漳湾镇、金涵畲族乡、三都镇、飞鸾镇城南镇2街道办事处8个乡镇)、福安市(下白石镇、湾坞镇、溪尾镇3个乡镇)、霞浦县(盐田畲族乡、沙江镇、溪南镇、北壁乡、下浒镇、长春镇6个乡镇)以及东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20年,宁德市常住人口规模315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0.99%
秉承“三库”理念,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样板
从摆脱贫困走向共同富裕,发扬闽东之光精神,打造山海协作示范
积极推动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打造全球领先的新能源科技创新应用高地
协同福州共建都市圈,助力福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
定位:全球知名的现代化生态海湾新兴城市
2025年:深入实施“一二三”发展战略,坚持产业、港口、城市、山海、生态“五位一体”联动发展,以打造万亿工业经济为支撑,以建设枢纽大港为基点,以建设现代化城市为目标,以山海协同发展为路径,以建设美丽宁德为根本,建设全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新增长极。
2035年:基本建成全球知名的现代化生态海湾新兴城市,成为全球知名的产业之城、开放便捷的枢纽之城、环湾一体的新兴之城、协同联动的山海之城、绿色发展的生态之城。
2050年:持续发扬“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从“摆脱贫困”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奋力谱写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宁德篇章,全面建成全球知名的现代化生态海湾新兴城市。
备注:“一二三”发展战略总体思路,“一”就是围绕“一个中心任务”,即“开发三都澳、建设新宁德”;“二就是做到“两个坚持”,即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坚持沿海与山区联动;“三”就是建立“三个生态”,即建立高质高效的经济生态、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风清气正的政治社会生态。
格局优化,整治修复,打造生态资源增值示范区
通过生态修复与整治,优化生态空间格局,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打造陆海统筹的生态资源增值示范区。
因地制宜,山海协作,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发展
顺应自然地理空间格局,构建强核心、扁平化、多节点、网络化的城镇体系,分类引导村庄布局,发挥城镇乡村各级空间载体的作用,促进城乡资源要素跨界配置与均衡共享,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发展。
区域协同,陆海统筹,打造魅力海湾新兴城市
统筹环湾陆海空间资源,加速要素集聚,协同促进新兴城市建设,提高空间承载能力与空间品质,提升城市区域竞争能力。
绿色创新、集约发展,支撑产业持续创新引领发展
促进产业创新发展,注重主导产业与新兴产业及传统产业的横向关联,打造绿色循环产业体系。强化市级统筹与山海协作,推动沿海山区产业空间的联动发展,坚持“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原则,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打造双循环的重要节点
提升港口服务能力,推进开放平台建设,强化区域协同,发挥在双循环格局中的战略节点作用。
构建“一带三湾多单元”的陆海空间开发利用与保护格局
多单元:蕉城主城单元、飞鸾城澳单元、三都岛单元、白马单元、溪南单元、台江单元、东冲单元、霞浦主城单元、霞浦核电温升影响单元、三沙太姥单元、宁德核电温升影响单元、福鼎沙埕单元
落实国家和省的区域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以自然地理格局为基础,形成开放式、网络化、集约型、生态化的“一屏一带五廊、一主三副、三区多点”的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
五廊:沿海县市与山区五县构建的山海协同发展廊
一主:市域中心城市,指宁德中心城区
三副:市域次中心城市,指福安市、霞浦县及福鼎市的中心城区
三区:城镇集聚发展区、生态功能区、现代农业发展区
多点:依托交通条件及村镇特色要素,培育重点镇,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01加强湾区对台合作,构筑区域技术合作高地
02加强闽浙省际合作,打造融入长三角桥头堡
03强化与闽东北产业、配套及技术等协同发展,共同构建福州都市圈
围绕新能源构筑绿色循环现代产业体系
集聚壮大4主导产业:锂电新能源、不锈钢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铜铝材料
积极培育4未来产业:清洁能源、海洋高新、新型材料、文化旅游
巩固提升3特色产业链:数字经济链、生产服务链、三产融合链
加快培育大脑,构建湾区现代服务业高地;呼应福建战略部署,融入福厦泉科创走廊;园区山海协作,规模加工向县城周边集聚;旅游山海串联、康养旅游向滨海山区发展
两区:即东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宁德市高新区
两带:沿海产业发展带和山海休闲旅游带
五轴:湾区-古田、湾区-屏南、湾区-周宁、湾区-寿宁及湾区-柘荣的山海联动发展轴
九园:依托宁德市各区县(市)的九大省级开发区组成的园区产业平台
多点:即全市各类物流园区、工业园区、旅游景区(点)及创新节点(众创空间)等构成的特色化、专业化产业节点
区域协同发展提升宁德在“两极两带六湾区”、闽东北协同发展区、福州都市圈的战略地位;加强闽浙省际合作,打造融入长三角桥头堡。依托主导产业强大竞争力,“北上”接入长三角经济圈,“南下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向东加强台海前沿战略引领与合作,向西依托港口条件进一步拓展长江中游内陆腹地。
福州都市圈协同发展强化与福州的“数联、港联贸联、智联”联动,积极与福州都市圈构建生态环保、产业与创新、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四大协同体系。
构建大港口、大交通、大通道围绕港口开发,打造综合交通网络完善以港区集疏运体系为核心的高效便捷的现代集疏运网络。
预留机场,打通空运航道在三都澳湾区预留宁德新机场建设条件,与莆田机场共同联动长乐机场打造福州都市圈航空枢纽
深入拓展腹地,强化海陆统筹发展打通中部通道、扩大港口腹地,提升宁德港口作为国际物流中转的流通能力,增强宁德对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中游地区的投资和发展吸引力。
提高交通联系,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构建便捷高效的多方式交通通道,强化宁德-福州-莆田滨海交通廊道的通行能力。
推进宁德市机场、高铁、城际铁路及高速公路建设,构建综合交通“一张网”。规划期末,宁德中心城区至霞浦、福安中心城区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中心城区进入高快速路网时间不超过10分钟,其他城区进入高快速路时间不超过20分钟
在组合城市之间形成“多层级、多通道、多方式”的交通走廊,实现“多组团、多枢纽”的交通模式。
通过飞地合作产业共建的模式,依托福鼎重点完善环湾中心城市产业职能。
中距离协作-宁德中心城区、福安、霞浦
整合三都澳湾区的用地空间、特色资源,协同完善新兴城市的综合服务职能。
组建环三都澳管委会,建立管理协调机制,明确环三都澳治理协作框架。
构建生态复合廊道,系统开展海岸带保护工程。
强化生态保护制度,加快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做强四大主导产业链集群,培育新兴产业。
支持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强力助推宁德高质量产业平台建设。
重点布局千亿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的生产总部及核心配套环节。
转移低产出制造业,加快推进制造业能级提升。
集聚科创研发、总部经济、现代物流、旅游休闲、金融咨询等高端服务功能。
通过生产性服务业支撑三都澳湾区成为“大脑”
以1小时通勤圈为主要参照,将人口集聚度高、城镇用地连片程度高及城镇联系度高的区域划入组合城市,促进三都澳湾区同城化建设。
片区分工协作--“3+3+3”模式
整合同城化地区的用地空间、特色资源,协同完善新兴城市的综合服务职能,并通过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有效联系三大综合片区、三大产业片区及三大生态休闲片区。
依托“国际新能源科技创新与应用示范区”打造集商务、科研、金融于一体的综合型国际交流合作、科技文化交流平台。
依托漳湾临港争取自贸区政策,与环湾湾坞、溪南作业区共同构建宁德自贸区,打造东冲半岛旅游自贸岛。
依托三都岛和东冲半岛优良的山海旅游资源,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区,在三都澳湾内预留国际邮轮码头建设条件。
依托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围绕四大主导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群,寻求与国内外领先的相关高校进行合作,共同创建“宁德新能源大学”。
文化设施:引导文化会展、创意娱乐、演艺类文化设施向三都澳湾区集聚。
教育设施:在宁德中心城区建设宁德新能源大学,推进宁德新能源大学建设为世界一流的专业型大学。
体育设施:预留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场馆和专业体育场馆用地。在三都澳湾区、福宁湾和沙埕湾设置高等级滨海运动体育设施,建设海洋竞技运动训练基地,打造特色赛事品牌。
医疗卫生设施:建成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国家一流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坚持公共交通导向,根据不同产业功能合理确定生产及生产配套、生活及生活配套,形成职住平衡、配套完善的城市片区。旧城以有机更新为抓手,新区以片区开发为抓手,逐步推动产城融合、职住平衡。
推动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功能组团结合不同主导功能和人口特征,差异化配置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公共租赁住房等,健全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推动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转变。
持续提升住房建设品质,优化城中村和旧住宅区的居住环境,完善居住条件,提升环境品质,提高居住安全,完善使用功能,实现老旧住公共服务配套。有序推进老旧住区综合整治和有机更新,改善老旧住房区品质提升和社区文脉有序传承。
积极推进跨区系统整合,实现设施共建共享;进一步助推各区、各系统高效协同,合理利用资源提升设施安全韧性,构建区域共享、智慧低碳的绿色市政体系。
建设节水型城市,优化水资源配置,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海绵城市,补齐系统短板,改善水环境、保障水安全。
至2035年,城乡自来水普及率应达到100%至2035年,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率应达到100%
环卫系统(源头分类、密闭运输、安全处置、循环利用)
构建垃圾全过程分类收运处置与回用体系
至2035年,全市危险废弃物、医疗废弃物无害化处置率分别达到100%
推进清洁能源利用,优化能源供应体系
打造“安全、低碳、高效”的梯级能源系统
至2035年,天然气管网覆盖率应达到95%
建设数字宁德,形成高标准、高质量的信息通信网络
实现5G网络全覆盖、打造城市智能管理平台
来源:宁德市住建局、住在宁德、投资宁德在线
中新宁德期待您的作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宁德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