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土”生“寸金”——“工业上楼”助力苏南产业提质增效
题:“寸土”生“寸金”——“工业上楼”助力苏南产业提质增效
眼下,苏南大地高温渐退,在位于江苏省的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安费诺汽车连接系统(常州)有限公司的新厂房内却是一派火热景象。生产线马力全开,工人们赶制订单产品。让人倍感新鲜的是,新厂房并非传统的单层结构,而是一幢地上8层、地下1层的现代楼宇。
“‘工业上楼’压缩了周转流程、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该公司工业工程主管贺岗告诉记者,这里原为面积2700多平方米的旧厂房,拆除新建工业楼宇后,面积增至40000多平方米。新厂房满产后,预计可助力公司新增年销售额6亿多元。
近年来,江苏快速推进工业化、城市化,产业用地资源日益紧张。记者在工业经济发达的苏南城市走访发现,“工业上楼”成为当地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提升工业用地“含金量”、助推产业提质增效的现实路径。
“工业上楼”是以多层及高层厂房为载体,实现生产空间高密度组织、工业用地高强度开发的空间创新和新型工业载体供应新模式。
位于苏州市相城区黄埭镇的苏州创鑫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激光器智能制造项目是苏州市“工业上楼”示范项目。记者看到,项目将单层平铺式厂房变成“垂直工厂”,不同楼层对应不同的生产工序,并安装了层间物料提升机、自动运输系统等,在一栋楼里可实现超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生产全过程。
近年来,苏州市出台《苏州市鼓励“工业上楼”工作试点方案》《苏州市“工业上楼”设计指引(试行)》,加快推进“工业上楼”。目前,仅黄埭镇正在实施的“工业上楼”项目就达23个。
“产业园就是产业链,上下楼就是上下游。”黄埭镇镇长周晓军表示,该镇生物医药、先进材料、光电信息和智能装备等特色产业集群前景看好,“工业上楼”符合这些产业对高品质空间的需求。
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历经30多年开发建设,工业用地不足矛盾突出。2023年,该区探索“工业上楼”模式,竣工产业和科创载体140万平方米、新开工130万平方米,保障重点项目落地空间。
“工业上楼”并非简单地将厂房叠加或把人、货、设备搬到楼上,而是升级产业载体,形成集聚效应,实现“寸土”生“寸金”。无锡市发挥技术标准引领作用,推动产业空间精准匹配。
位于无锡经济开发区的太湖湾信息技术产业园过去主要布局一层厂房,资源浪费、设备落后、主导产业内生动力不足。如今,经过升级改造,一栋栋设计简约的“空中厂房”巍然耸立。
太湖湾信息技术产业园管理中心负责人左亮介绍,园区立足集成电路设计和装备产业,已引进了智能网联汽车主控芯片企业芯擎科技、WiFi6国产芯片设计企业朗力半导体等一批高科技企业。
早在2021年,江苏即出台《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的意见》及实施细则,鼓励工业用地向空中、地下要空间。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崔娟表示,厂房“长高”、“工业上楼”,苏南地区的实践提高了工业用地节约集约水平和产出效益,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由宁德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