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6月20日,佛山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召开。会议提出,佛山要以建设广东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为牵引,加力提速实施“百千万工程”,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开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勇挑大梁,奋勇争先。肩负新使命、新机遇,佛山将实验区建设与实施“百千万工程”有机结合,在产业空间重构、农业农村改革、城市品质提升等方面持续发力,全面奏响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协奏曲”,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产业空间重构是指产业在地理空间上的重新分布和调整,对重大生产力进行布局优化是推进“百千万工程”的有力抓手,对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和提高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为实现城市能级的新一轮跃升,一场“西北大开发”正在佛山如火如荼地开展。北,是实施“北向战略”,突出的是先导型经济,瞄准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是建设佛北战新产业园;西,是推进“西进计划”,抢抓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落户机遇,统筹发展复合型经济,打造佛山西部经济新中心。
6月25日,佛北战新数智城招商中心启用暨项目签约仪式在佛北战园内举行,首批5家企业签约入驻,签约合作产业金融、产业招商服务机构12家。据悉,佛北战新数智城由21栋高标准厂房及邻里中心等配套建筑组成,将高标准建设“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3.0现代园区,进一步助力佛山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佛北战新数智城只是佛北战园建设成效的一个缩影。作为佛山有史以来规模蕞大的产业园,佛北战新产业园在启动之初,就举佛山全市之力推进。目前,园区已汇聚广东医谷、宁德邦普、瑞浦能源、建发星中创等一批产业项目,成为佛山实现产业及城市跨越式增长的一个新引擎。
“北向”蓬勃,“西进”亦欣欣。今年3月,佛山正式印发《关于实施西进计划支持高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加快打造佛山临空经济区智造产业园更合先行区,支持高明区规划建设专精特新湾、总部经济湾。乘“机”起飞的高明,正以“枢纽+通道+网络”现代物流体系,构建立足华南、服务全国、面向国际的航空物流发展格局。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袁奇峰认为,对传统制造业大市佛山而言,“北向战略”和“西进计划”具有重塑城市发展格局的重要意义,可有效盘活存量土地资源,从长远看是非常好的布局。“在政策和机遇加持下,优势资源会加速向佛北和高明集聚,将有助于佛山实现新的城市能级跃升。”
产业布局的优化和重构承载了城市发展的潜能,而农村体制机制的创新,则为当前壮大集体经济注入了澎湃动能。据了解,佛山农村集体经济资产总额超过1300亿元,每年收入280多亿元,以土地物业出租为主,经营模式相对单一、粗放。如何进一步激活大体量的农村集体经济,成为佛山推动城乡融合、塑造发展新优势的必然要求。
对此,佛山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设立独资或者控股经营项目公司,由职业经理人担任负责人,着力建立具有农村味、合作性、股份制特点的现代企业制度,以项目为引领,推动发展符合实际的新业态新产业。
农村职业经理人,也被称为“乡村CEO”,他们蕞大的特点是市场化,职责是立足各村的资源禀赋、产业特色等,因地制宜探索集体经济发展的商业运营模式,助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村集体由“包租公”到“运营方”的转变。
禅城区南庄镇紫南村是有着八百多年历史的岭南村落。在引入“乡村CEO”之前,该村的文旅项目,因缺乏运作经验,多用于免费接待,乡村资源盘活效果非常有限。秉持“专业人做专业事”的理念,紫南村率先探路引入“乡村CEO”,以文旅融合赋能产业振兴,全面开启文旅产业的市场化运营。
如今,紫南文化旅游区已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形成了“旅游+农业”“旅游+文博”“旅游+教育”“旅游+体育”“旅游+工业”等“旅游+”系列新业态,紫南船说水上游、洛神艺术村、大型水舞灯光秀等项目更是成为网红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打卡。目前,紫南村年游客量超150万人次,带动景区、村民就业、辖区服务业等收入超3000万元。
今年年初,佛山根据30个试点村(社区)的村属企业业务类型和产业发展需要,从市、区国企中选派了30个团队,共53名职业经理人。例如,针对物业招商困难的祖庙街道敦厚村,佛山重点选派了有物业招商和项目运营能力的职业经理人;面对文旅产业突出的西樵镇松塘村,佛山则重点选派了乡村旅游方向的职业经理人。这些入驻村(社区)的“乡村CEO”们,充分发挥各自所长,用市场化思维,将乡村资源盘活,有效破解小村庄连接大市场的难题。经过几个月的运作,敦厚村曾经空置面积超过12万平方米的厚金广场,顺利完成了1、2层的招商;而松塘村的研学游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吸引了一批学校、机构和旅行社参与合作。
城市的环境品质关乎城市形象与民生幸福。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佛山,不仅要有产业发展的强劲活力,也应该是“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美丽佛山。
近年来,佛山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持续抓好城市品质提升“十件实事”,深化“江河两岸、沿路两边、高架桥下”环境整治,扎实有效推进河道清淤疏浚,精准发力植绿护绿扩绿,加快打造半城山水满城绿的绿美佛山。
桥下空间因面积大、有遮挡,常成为垃圾堆放处,是公路路域环境整治的难点之一。从细微处着手,佛山因地制宜将桥下空间的利用方式分为休闲公园、停车场、景观提升、运动健身、市政管理等多种类型,建造出一批富有特色、融合文化、绿色低碳的桥下空间项目。
在张槎街道兴塱苑西侧、沈海高速广州支线桥下方,有一个由闲置空地改造而成的、面积达12000平方米的儿童友好体育公园。这里不仅有少儿篮球场、足球场、乒乓球桌,还设置有游乐沙池、儿童攀爬区等,每日聚集了不少“遛娃”的市民。“每周来两三次,孩子爱到这玩。”家住附近的市民王小姐称,这里空间大、项目丰富,还能遮阳挡雨,很适合亲子休闲。
禅城儿童友好体育公园是佛山桥下空间改造的生动写照,类似的成功案例还有很多,如广佛珠江高速跨线桥下的梵高星空隧道、平胜大桥下的追梦极限运动公园、吴家围立交桥下的雅致竹林、杏均特大桥桥底的均安南沙婚礼古俗公园等等,一个个曾经无人问津的城市角落,纷纷蝶变成令人流连忘返的打卡点。
与此同时,佛山统筹抓好“岛、岸、路、桥、山、园”生态节点建设,分类推进全市48个江心岛绿化美化彩化;在“无废城市”建设方面,佛山已基本建立固体废物大分类、大收集、大分流体系,初步形成固体废物多元共治体系。“在城市游山玩水、在公园工作生活”的场景,正在佛山逐渐从图景走向现实。
以产业布局“撑杆跳”,借机制改革“赋动能”,用城市品质“赢未来”,佛山正持城乡区域协调之笔,不断勾勒高质量发展的天际线。
版权声明:本文由宁德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